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海东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“90后”小伙回乡创业,带领一家脱贫致富

2024/1/22 1:33:50发布25次查看
甘远洋观察蜜蜂幼虫生长情况。
甘远洋指导母亲养殖蜜蜂。
甘远洋搭在养殖基地简陋的“卧室”。
农村虽有广阔的天地,但如今愿意留在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,能安心在农村扎根创业、脱贫致富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。在水口镇树荫村16社,一个名叫甘远洋的“90后”却舍去大城市的工作,回到家乡搞起了蜜蜂养殖,走上了一条异于同龄人的创业之路。
贫困孩子早懂事有担当
9月13日,记者在甘远洋的蜜蜂养殖基地——老家的竹林地里见到了这位“90后”青年。虽然在竹林地,但养殖基地的地面却打扫得干干净净。旁边由树干和花椒布搭建起来的一间简易房屋,就是甘远洋的“卧室”。
1994年,甘远洋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大家庭里。爷爷甘世来育有三个儿子,大儿子甘德华幼年患脑膜炎,造成智力残疾,如今50岁的他半瘫痪在床,吃喝拉撒全靠家人料理。三儿子甘德福现年45岁,成年后受外界刺激,造成精神失常,被鉴定为二级残疾,生活也无法自理。只有甘远洋的父亲甘德果身体正常。
就这样,负担一家人生计的重任就落在了甘世来和甘德果的肩上。“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,也就比同龄人成熟得早。”甘远洋谈及幼年的经历,没有一丝囧态,娓娓向记者道来。他告诉记者,爷爷一直很节约,每到年关杀年猪时,都要先将好的肉卖给周围邻居,换取一点现金补贴家用,剩下的肥肉才是一家人一年的“荤菜”。
“当时,我就想早点出来工作,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。”2010年,初中毕业后的甘远洋选择了进入位于永川区的重庆工业技师学院,就读四年制数控专业大专班。
瞄准蜜蜂养殖,创业兼顾家庭
2014年,完成学业的甘远洋被介绍至永川一机械公司,从事数控工作。“干了三个月,一个月才900元,连自己都养不活,怎么撑起家庭的重担!”随后,甘远洋又来到重庆一机械公司上班,虽然月收入达到3000元,但除去房租、水电、伙食等费用,任凭他再怎么节约,也所剩无几。
“80多岁的爷爷身体不好,父母也快50岁了,加上两个残疾的叔伯,家里没有一个人照料始终不是个办法。”此时的甘远洋想到了回家,为的是一边照顾家庭,一边进行自主创业。
2015年下半年,甘远洋回到了树荫村。由于了解他家里的具体情况,树荫村村干部主动找到甘远洋,询问其创业想法。经过众人的合计,甘远洋选择了依托老家周边丰富的油菜花、使君子花的优势,进行中华蜜蜂养殖。随后,在村干部的介绍下,甘远洋用筹集的4000元现金在旧县街道一养殖户那里引进了2箱蜜蜂,并拜养殖户为师,开始了创业之路。
创业不易,致富路上几多艰辛
没有养殖场地,甘远洋就在自家竹林地上搭起简易“房屋”,吃喝拉撒全在里面。没有电源,甘远洋就用手电、煤油灯照明。“艰苦的环境可以克服,但没有过硬的养殖技术,创业就十分困难了。”甘远洋说,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,他养殖的蜜蜂繁殖很快,由2箱发展到15箱。但在2016年4月,正当他憧憬美好未来时,厄运来了——他养殖的蜜蜂幼虫不断死亡。缺乏技术的他,无奈将老师请到养殖场“诊断”蜜蜂病情。老师告诉他,蜜蜂患了欧洲幼虫腐败病,必须进行彻底消毒,否则所有的成年蜜蜂都会染病。于是,甘远洋忍痛将价值6000余元的幼虫、蜂箱全部焚烧,仅留下了成年蜜蜂。
失败之后,甘远洋潜心钻研养蜂技术。凭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精心的呵护,到2016年上半年,甘远洋的养殖规模达到了20多箱。然而,厄运再次向他袭来,在冬天对蜜蜂进行人工喂养时,甘远洋不幸购买到了走私白糖,由于品质不高,造成了蜂王产仔越来越少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他采用蜂箱里的蜂蜜进行喂养,才将来之不易的创业成果保住了。
后来,甘远洋大胆尝试,摸索出了一套仿野生养殖方法。出产的蜂蜜具有纯天然、无污染的优点,尽管价格比普通蜂蜜要高,但仍供不应求。如今,甘远洋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70多箱,以他估计,到明年底,就可达到200箱的规模,同时也将迎来蜂糖的盛产期。
在镇农业部门的帮助下,甘远洋的蜂蜜进入了我区“爱在龙乡”农村电商平台,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。“希望养殖场效益越来越好,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!也希望自己的创业经历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致富。”甘远洋说。 (文/图 记者 陈刚)
海东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